内容简介
《罪与罚》系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非凡人物的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活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教徒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艰难生活。
《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书中主人公梅什金公爵是一个忠厚、善良的年轻人。正因为其善良,被人目为“白痴”。他从瑞士的某个“世外桃源”回国,被卷进彼得堡的生活漩涡。他同时被两个风华绝代的女人爱上:将军的女儿阿格拉娅,和父母双亡、经历坎坷的纳斯塔西娅•菲利波芙娜。本书情节紧张、曲折,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特别是其中的心理描写,深刻剖析了人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群魔》是俄罗斯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作品塑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老一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七十年代初社会激进青年的群像。以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具有社会良知、崇尚真善美,同时又怯懦胆小、庸碌无为;以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为代表的社会激进分子,反对社会旧秩序、蔑视权贵,同时又阴险狡诈、狠毒无耻。而另一位主人公斯塔夫罗金是典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物,他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卑鄙无耻,荒淫放荡,是一个极端的享乐主义者,其灵魂和肉体都远离基督,过着魔鬼般的生活;另一方面却带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时刻感受着体内的兽性与自身的罪孽。斯塔夫罗金有着强烈的罪感意识,可他又无力承担自己的罪孽,无力自我救赎,因此他只能通过消灭自己的肉身——自杀,来消除自己的罪孽。在这充满恶的世界中,总有些许对善的感知,在每一个人身上,或明或暗地闪动着微末的亮光。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于1861年在《时报》杂志第一到七期连载。因属于长篇连载性质,为了吸引读者,小说情节必须引人入胜,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而且在发展到最高潮时要突然中断,让人接着看下一期。所以当时称这一类小说为“随笔式小说”,以情节紧张曲折见长。
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流放地回到彼得堡后完成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说描写了资产阶级冒险家瓦尔科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缅涅夫的女儿娜达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女儿被瓦尔科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瓦尔科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而小说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无出路的绝望情绪。
《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将社会小说、悬疑小说、心理小说等多种类型的小说与教育小说融为一体的集大成者。本书主人公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浮躁世界中,面对变化不定,缺乏信仰和理想的社会,由于缺乏经验,万分迷惘,彷徨不定,历经曲折和磨难,多次遭遇到的考验和心灵的创痛。好在他一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执着追求,并且后来受到了多方面良好的影响,经历探索“善”与“恶”的挣扎之后,终于醒悟过来,完成自己精神上的成长。
《地下室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小说集,精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五部中篇小说代表作:《穷人》《白夜》《斯捷潘齐科沃村的居民》《地下室手记》《鳄鱼》。《地下室手记》是名年约40的退休公务员,他的内心充满了病态的自卑,但又常剖析自己。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内容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第二部分是地下室人追溯自己的一段往事,以及他与一名妓女丽莎相识的经过。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夜》(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长篇小说《被伤害与被侮辱的人们》(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但一些用以攻击革命者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削弱了小说的揭露力量。
在《鬼》(1871~1872)中已没有被伤害与被侮辱者的形象,而只有对革命者的攻击了。
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作者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描写了无耻、卑鄙的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堕落崩溃。对颠沛流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极的一面,例如认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价值,只有宽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类社会等说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内心分裂。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怎么获取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