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福克纳作品精选系列”是一套文学精品丛书,具体篇目包括《喧哗与骚动》《去吧,摩西》《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圣殿》《坟墓的闯入者》《八月之光》《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福克纳随笔》九种,此次出版选用了文学领域的专家和读者普遍公认的经典译本,其中若干篇目和章节请译者重新做了修订。
《圣殿》出版于一九三一年,是福克纳第一部获得大量读者的小说。上世纪二十年代,南方小镇有一帮以金鱼眼为首的私酒贩子。天真的女大学生谭波儿被男友抛弃后混到这帮人中,惨遭强奸,后又被金鱼眼送进菲斯城的妓院。金鱼眼杀了人后,嫁祸于戈德温。律师霍拉斯为了将谭波儿救出火坑,做了许多取证工作。但谭波儿已被金鱼眼的变态性行为磨得精神失常,导致她内心失衡,最终竟然做了伪证,使得金鱼眼逃脱法网。尽管小说运用了通俗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但也不乏自然主义的描写,无论从主题还是从表现力度来看,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坟墓的闯入者》是福克纳创作生涯晚期的一部“侦探小说”,首版于一九四八年。小说讲述镇上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被杀,黑人路喀斯受到怀疑,被抓入狱中。曾得到路喀斯帮助的白人孩子契克不相信他是凶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个小伙伴及一位白人老太太卷入案子中。他们从死者的坟墓里发现了另外一具尸体,为排除路喀斯的嫌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契克用事实说服了种族主义思想严重的律师舅舅,帮助路喀斯洗脱了罪名。小说通过这样一个案件揭露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体现了作者在南方种族矛盾和种族融合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是反映福克纳对种族问题思考的一部重要著作。
《喧哗与骚动》创作于一九二九年,是福克纳最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作家本人最喜欢、花费心血最多的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深感妹妹凯蒂风流放荡的生活有辱了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自私自利;而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孩的智力。本书围绕凯蒂的堕落而展开,分别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而反映该事件在不同人的内心产生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心灵变化。最后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做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的写作方法及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出版于一九三〇年,令福克纳一举成名。小说由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视角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灾难重重: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拉车的骡子被淹死,大火几乎将遗体焚化。结果长子失去了一只脚,老二因放火上了人家的谷仓而坐牢,三子失去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却反遭药房伙计的欺辱,弱智的小儿子也没得到渴望的小火车,而本德伦却装上了假牙并娶回了一位新太太。整部小说构成一幅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贫穷、落后和传统的道德观念遭遇挑战的真实图景,并隐喻了现实人生的重重苦难。
《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的第九部长篇小说,出版于一九三六年。这部极具史诗性的小说是也是他本人非常满意的作品,他还特别为小说配了年表和人物谱系。小说的题目取自《圣经》,讲述南北战争前后一个家庭从兴起到没落的故事——萨德本带着一群黑人奴隶来到杰佛生镇,建起一个种植园。他与有黑人血统的前妻育有一子查尔斯,与现任妻子育有儿子亨利、女儿朱迪思。朱迪思与同父异母的哥哥查尔斯产生了恋情。亨利为了避免丑事发生,杀死了异母兄长,一度辉煌的大庄园迅速衰败。从战争中归来的萨德本试图重振家业,但终告失败,最后死在别人的刀下。小说充分展现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美国南方数代人的遭际与悲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历史面貌,揭示出人类难以摆脱的境遇和命运。
《福克纳随笔》收录了福克纳各个时期较为成熟的非虚构性文章,其中包括演讲词、书评、序言以及有意发表的公开信等,是福克纳全部作品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甚至隐秘的福克纳的必不可少的资料。大多数的篇章是他创作后期的产物,不少反映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所增加的公众人物的责任感。这些文章显示出这位极其热诚、异常复杂、非常隐秘的作家在职业生涯的后四十年愿意向公众揭示的那些部分的同时,也使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他的为人与他的作品。
《八月之光》出版于一九三二年,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作家所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故事主要分两条线索,一条讲的是克里斯默斯,他从小被送进孤儿院,因为被怀疑是“黑白混血儿”而从此失去了“身份”,受到社会种种虐待,最终促使他杀死了最后相遇的白种情人,自己也被白人处死;另一条讲的是农村姑娘莉娜与情人相恋,怀孕后遭到遗弃,徒步来到杰弗生镇寻找情人。小说通过描述杰弗生镇十天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一生以及他们的家史,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实情感、爱情、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表明了作家反对种族偏见和宗教偏见的态度。这部小说以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闻名。作家对小说文本的无限可能性进行了前卫性的试验。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集,集中了福克纳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包括《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两个士兵》《干旱的九月》《瞧!》《调换位置》《花斑马》《明天》《路喀斯·布香》《永垂不朽》《大黑傻子》《希望之树》等十一篇,这些短篇小说情节生动、寓意深刻,题材涉及美国南方旧时代的衰亡、新旧南方的对立、社会公益、种族关系、战争、成长、爱情、荣誉与道德抉择等内容。这些作品大量使用象征和隐喻,既有悲观主义的深度,也有英雄主义的激情,内心独白和意识流的手法在这些小说中也有广泛使用,代表了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风格和主要成就。
《去吧,摩西》出版于一九四二年,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美国南方庄园主麦卡斯林与女奴生有一女,后又与这个女儿生下一子泰瑞尔,泰瑞尔后来娶了另一位庄园主布钱普的女奴谭尼,其子嗣都以布钱普为姓氏。麦卡斯林的外孙女则嫁给了爱德蒙兹。全书写的就是这三个姓氏的子孙间的复杂关系,最浓墨重彩的人物是麦卡斯林的孙子艾萨克,他在黑人猎手的带领下自小参加猎熊活动,长大后看透了白人与黑奴间的畸形关系,自愿放弃家产,到镇上做木工为生。全书由两个中篇及五个短篇组成,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共同融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白人与黑人、人与自然的复杂而又变化着的关系,描绘了美国南方发展和变迁的历史。
恩|京|の|书|房|ww w | e nJ in G | co M|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一九二五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一生共写了十九部长篇小说和七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代表作有《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去吧,摩西》(1942)等。一九四九年,福克纳因“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