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再回上青林(五)
接近六点钟的时候,奔驰车顺着下青林的公路,开到了独石村地界,同时也是上青林公路的起点,停了下来。
上青林山上,自东至西,分别排列着独石、尖山、望日三个村,场镇夹在独石村和尖山村中间。当年动议修公路时,为了从独石村还是望日村先上山,秦大江和贺合全两个支书着实较劲了很长时间,后来随着交通建设年的实施,党委书记赵永胜亲自到山上作了动员,同时宣布公路从东侧的独石村上山,从望日村下山,然后与下青林的公路形成环路,这场争执才平息下来。
侯卫东下了车,望着眼前熟悉的盘山公路,想着当年的往事,咀嚼着修路的酸甜苦辣,心情大为激荡,他挺直胸膛,高高地举起双臂,心里大声地喊道:“上青林,我日夜牵挂的伙计们,疯子回来了!”
随后,侯卫东面色凝重地上了车,一声低沉的“开车”,奔驰越野吼叫着爬上了机耕道。
下午,上青林工作组原组长、老乡长高长江的家里,却是一派热闹景象。
如今,上青林工作组早已撤销,青林镇几位领导反复动员他搬到新场镇的敬老院,高长江坚决不肯。他今年已经接近70岁,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退休干部,仗着身体还硬朗,与老伴在山上呼吸新鲜空气,种点青菜,过着轻闲自在的日子。
高长江一家原本住在二楼,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越来越不方便,便给镇里打了招呼,从楼上搬到了一楼,用了会议室旁边的两间房。再后来,工作组撤了以后,干脆从中间加了道门,把原来工作组的会议室作了客厅。
侯卫东在上青林时,小楼里一开始只住了他和高乡长两家,伙食团池铭、田秀影则住在小楼后面的平房里。
池铭和联防队员田大刀结婚以后,因为田大刀开石场伤了人,又不正干,连累池铭也被打伤,脸上留了一块伤疤。池铭一怒之下,和田大刀离了婚,辞职回了老家。
后来,派出所驻工作组的习昭勇和邮政代办员黄新春也各自分了一套,田秀影嫌平房潮湿,和刘坤大闹了一场,最终也没有搬进来,现在实际上只住了高乡长一家。
得知侯卫东晚上要到上青林,高长江很是激动。
他仿佛又恢复了当年工作组组长的风采,一二三四地对曾宪刚下了指示,最后还对老伴吼道:“你要拿出最高的水平,做一次回锅肉出来,味道差一点,我拿你是问!”
一会儿的功夫,独石村支书江上山、村委会副主任兼民兵连长杨柄刚,尖山村支书唐桂元,望日村书记贺合全、村委会主任孙虎齐刷刷地来到了高长山家的客厅,何红富现在兼着独石村的村主任,再加上曾宪刚,七、八个人围着高长山坐了下来。
看到此情此景,高长山竟有些恍惚。当年,每逢上青林有大事,总是在这里召集工作组的全体成员,以及各村的头头们到这里开会,而每次会议结束,却总是侯卫东一个人默默地打扫战场。没有会议的时候,总是那个精神的小伙子一个人端坐在这里,静静地翻看报纸。
“13年了,伙计们还记得以前的事吧?当年,卫东老弟刚来上青林不久,跟我提出来,坚决要修路,为了修路,他不惜贷款要来了图纸,也正是修通了公路,上青林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是仲秋节,卫东老弟专程来看望大家,咱们议议怎么办?”
尽管大家都知道了今天过来的目的,但这些当年和侯卫东并肩奋斗的村干部们,依然抑制不住激动。
贺合全绰号叫“贺绝顶”,据说还是铁校长的杰作,他不仅人聪明,性子也直爽,当年对侯卫东很是佩服,他喜欢打猎,急着道:“疯子回来了,他是个好官,现在又是市委书记,一会儿我带上几个人,到山里看看,能打到野猪最好,最起码能打几只山鸡回来。”
贺合全几年前见过一次侯卫东,当时侯卫东陪老领导周昌全到上青林打猎,因此,他率先想起了这个主意。
独石村支书江上山当年是村主任,大部分时间是跟在支书秦大江屁股后面跑,侯卫东当年就是驻独石村,在秦大江家里吃饭时,江上山多数都在场,和侯卫东的感情也很深,秦大江过世后,他挑起了独石村这副担子,这几年干得也稳稳当当。
听到贺合全要去打猎,他表示了不同意:“疯子是谁?他是秦大江过命的朋友,也是咱们上青林七千百姓的恩人,不管他做了多大的官,在上青林人眼里,他还是我们的兄弟,他这次回来,还会在乎吃什么?我看就用上青林的风干鸡招待他就行。”
尖山村支书唐桂元是有名的焉人,年龄最大,当年除了秦大江和曾宪刚,就是他和侯卫东接触最多了,唐桂元慢慢吞吞地道:“侯大学回来,咱们自然是很高兴,一定要用上青林最高的礼节、最好的东西招待他,可是现在咱们上青林,这几年发展这么慢,见了侯大学,有愧啊。”
唐桂元说完话,一时间众人没了动静。
的确,上青林度过了前些年的热闹,这些年的发展不瘟不火,虽然靠着石场打工,家家有了些零花钱,公路修通以后,几户比较活络的人家,搞些山货出去买买赚了点钱,但多数人家依然停留在温饱的水平,镇上的领导换了几茬,再没人像过去那样挂着上青林。
一时间,众人没了主意。正在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等开了门,却是上青林小学的铁柄生校长。
论起上青林的变化,也许最大的就是上青林小学和校长铁柄生了。
女儿在岭西结婚安家以后,铁瑞青孝顺,便将退休的父亲和母亲接到了岭西居住。铁瑞青的爱人在岭西省建行,家庭是老岭西市人,对乡下人一向看不惯,连带着对铁柄生老两口的到来就不怎么欢迎,为此,铁瑞青两口子吵了不少次。
铁柄生教师出身,极爱面子,看到女儿的日子过得不顺心,住了大半年,便坚决要求回了上青林。新场镇盖好后,山下修建了新的青林小学,上青林一些家境好的群众便将孩子送到山下的新小学,山上小学的孩子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不到十个学生,镇里做工作,勉强留下了一名教师。
铁柄生回来后,看到昔日热闹的学校变得冷冷清清,很是伤心,重新开办了综合商店后,又给镇里提了要求,将唯一的一名教师也送到了山上,他自己则重操旧业,再次拿起了教鞭,上青林的百姓倒是因此非常感激,铁柄生受到了百姓的拥护,越发安下心来,要把几个孩子教育好。
今年仲秋,铁瑞青和爱人商量,要一起回来看望父母,婆家却坚决不同意。他的爱人从小听父母安排,不敢和家里人对着来。铁瑞青气不过,一个人跑回了上青林。
侯卫东并不知道铁校长又回了上青林,自然也就没有给先上山的曾宪刚交待。
铁瑞青在家里闷闷不乐,一个人顺着山路转了一会,看着熟悉的山山水水,心情逐渐好起来,回家时路过场镇办公楼,看到院子里人来人往,问了问得知侯卫东回来,大喜过望,一溜小跑回到家,催着父亲过来打听消息。
看到铁炳生进来,高长江一拍脑袋,高兴地道:“铁校长,来来来,过来坐,卫东老弟要回来,我这欢喜晕了,忘了通知你,你来了正好,大家伙正商量晚上怎么招待他呢,你是文化人,帮着出个主意。”
铁炳生问了几句,沉稳地道:“侯大学是贵宾但不是外人,当年他用三年青春给我们修了路,上青林也该用真情和真心来回报他。”
见众人一时不理解他的意思,铁炳生又道:“我的意思,侯大学当年修路,走到哪家就随便吃一口,可以说是吃着百家饭修起了公路,一会,我们各回各村,把咱们老百姓家里的饭菜带回来,每个村十个菜,不许重样,今天,我们让侯大学再次品尝上青林的百家饭!”
高长江带头,众人一阵热烈的掌声。
出门以前,高长江想了想,对村干部们道:“刚才合全说得对,这些年上青林有了点变化,多亏了卫东老弟当年咬牙修了这条路,尽管现在谈不上富裕,但家家能吃饱饭,这是没问题的,卫东难得回来一趟,同志们还要给各村的重点户交待一下,莫要随便过来惹事端,让他不高兴。”
众人答应着,各自回村准备去了。
铁瑞青看父亲出了门,掩盖不住好奇心,悄悄跟了过来,伏在窗外,听到父亲的话,看到众人欢呼叫好的场面,两行热泪流了下来,想起自己软弱的老公,暗暗叹了口气。
六点半,奔驰越野车来到了场镇大院,上青林三个村的头头们全体站在楼外迎接了侯卫东。
众人寒暄过后,侯卫东也没有进屋,他左右看了一眼,正好粟明还没有到,便和高乡长商量了一下,准备先去给秦大江扫墓。
众人簇拥着侯卫东和高长江走在前排,沿着山路,很快到了墓地。
曾宪刚早有准备,指挥着晏春平和韩明从车里拿了两套祭品,在秦大江墓前摆了一套,紧走几步,又在妻子墓前摆了一套。
秦大江当年是独石村的支书,而侯卫东恰恰是独石村驻村干部。秦大江人豪爽,性子直,酒量与侯卫东不相上下,对侯卫东的工作很是支持,侯卫东每次到村里,在他家吃饭也最多,因此和他的感情也最深,甚至超过了曾宪刚。
此时,太阳刚刚落山,夕阳从墓碑的后面反射过来,正面“秦大江之墓”五个字有些模糊,透过奇妙的光线,侯卫东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豪气丛生的大汉,眼泪再也止不住。
他没有矫情,从人群中向前迈了一步,上了香,又端了一杯酒,拱手道:“秦书记,今天是仲秋,疯子和高乡长、铁校长,还有上青林的众弟兄,来看你啦。”
一句话没有说完,侯卫东已经泣不成声,他将酒泼在地下,甩开过来扶他的晏春平,两腿一弯,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身后众人呼啦啦也跪倒一片。
铁瑞青搀了秦大江的老婆,两人也是哭成一团。
接近七点,众人回到场镇大院,粟明却还是没有到,晏道理也没有过来。侯卫东给晏春平使个眼色,晕春平便躲到一边分别打了电话,粟明笑呵呵地道:“晏县长,你给侯书记说一下,我有点小事,处理一下,很快就到,请侯书记千万不要等。”晏道理却只在电话里说了两个字“到了”,语气很是生硬。
侯卫东便随高长江向客厅走去,门一开,侯卫东一下子愣住了。
只见客厅内四排十六张长条桌摆成了一张大大的长条桌,桌上密密麻麻,里外三层,摆了足足有40多样菜,盛菜的器具五花八门,有盆有盘,难得的是,菜品几乎不重样,风干鸡、白鲢鱼、野猪肉、花椒鱼、卤猪脚、炖全鸡、魔芋烧鸭子、爆炒腰花,无一不是侯卫东当年在上青林最喜欢吃的菜。
三圈菜的旁边,还有三道菜更加吊起了侯卫东的胃口,一道是满满一大盘让侯卫东念叨了无数次的蒜苗炒回锅肉,一看就是高长江老伴刘姨的杰作;一道是一大盆漂满鲜红辣椒的豆花,第三道则是卤肥肠,居然是姚瘦子豆花馆子的代表作。
长条桌的旁边,另外摆了一张小桌,摆着满满两大盆高长江珍藏的清色药酒,还有数瓶益杨大曲和青林镇老白干,地上小山头一样堆着十几件啤酒,甚是壮观。
见侯卫东有些发呆,铁校长在一旁笑着,介绍了百家饭的来历,侯卫东的眼睛再次湿润了起来,“我从上青林出来,走了这么多地方,也吃遍了岭西、沙州、茂云大大小小的馆子,哪里有一个能赶上上青林百姓的百家饭?老领导说我的根在上青林,确实不假啊,就冲这顿百家饭,我也一定要为上青林做点什么。”
晏春平再次展现了他的秘书作风,居然随身带了数码照相,把一桌原生态的饭菜照了下来。
侯卫东灵机一动,对高长江道:“高乡长,你招呼一下老伙计们,咱们到楼前合个影吧。”
虽然是风里雨里一起打拼出来的弟兄,和市委书记合影,对于上青林这帮村干部来说,还是第一次,都慌着搬椅子,整理衣服,互相指着对方凌乱的头发,哈哈大笑。
几个有头有脸的人推让了一番,还是高长江居中坐了,侯卫东和铁炳生一左一右,晏春平韩明和上青林的一帮头头,在身后站了一排。
铁瑞青翘头探脑,左站站右站站,不顾铁炳生的呵斥,最后干脆挤到了后排中间。她今天穿了一件淡绿色上衣,特意将一头黑发编成了一根长长的辫子,从肩膀一侧垂到胸前,辫稍随意系了一块红色的手帕,出水芙蓉一般。
从远处看过来,铁瑞青站在一群男人的中间,清丽脱俗,活力四射,很是扎眼。如果忽略前排中间的高长江,恰如铁瑞青在中间,侯卫东和铁炳生反而在左右陪衬着,正在调焦的晏春平不由得呆了。
这张照片从此摆上了众多乡村干部家的床前案头,成了上青林人津津乐道的一件大事。
几年以后,高长江得了重病,去世前,久等侯卫东不到,将照片端详了好半天,安然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