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媛媛的一篇新闻
法国的教堂建筑也非常值得一看。绝大多数法国人税后收入在1500至2000欧元左右,但福利非常好,缪娟家在梅兰市,是个山区小镇,却有3架直升机供市民急诊等使用。法国税负很重,缪娟公公每年都把收入中的一部分给自己的三个孩子,以合理避税。
无论买书与否,都该去感受一下巴黎街头书店。
法国的教堂建筑也非常值得一看。
在当时的想象中,法国等于浪漫。
法国人喜欢阅读,但交流少。
第一眼的法国很精彩
缪娟学法语,纯属偶然。像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一样,缪娟不知道专业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在当时的想象中,法国等于浪漫、法国菜加葡萄酒。考上大连外院,从ABCD开始,认识了第一个法国人――老贝勒。
老贝勒是个外教,文学博士,拿法国大学和政府双薪,真名叫莫莱・贝尔纳。老贝勒的耐心惊人,他一句中文不会,却能把课上得风生水起,他教大家排练莫里哀的戏剧,每次演完,他都带着大家给自己鼓掌,“那一刻,他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优雅的”。
一年后,老贝勒去广州的大学教书,同学们早早起床送行,缪娟去得很晚,她成绩一般,与老贝勒接触也不多,但刚到车站,老贝勒远远地就向她招手,喊着:“谢谢你来送我。”没有被忽略的感动,缪娟至今难忘。
翻译官眼中的法国
毕业后,缪娟留在大学工作,业余时做翻译官。一次,拉法兰总理来访,中方代表问能否在沈阳建领事馆,法方一位大使立刻说:“如果把沈阳地铁项目交给法国公司,并批准成立法语联盟学校,那么明天沈阳就会有领事馆了。”中方代表没有表态。拉法兰马上说:“全世界都说中国人会做生意,没想到我们的大使到中国没几年,也成商人了。”事实上访问前,法方已正式提出地铁项目等要求,但中方未同意,没想到见面时法方居然以建领事馆为条件要挟中方,这是非常失礼的,拉法兰迅速打圆场,他说得很巧妙:一是告诉自己的大使,赶快闭嘴;二是把原因推到中方头上,他们的大使本来没问题,是中国人太会做生意,他被传染了。那样短的时间,如此快的反应速度,缪娟叹为观止。就这样2005年缪娟的小说《翻译官》在网上引起轰动。
法国人只是表面浪漫
2007年缪娟嫁到法国,过程平淡无奇。
“其实,他们只是表面浪漫。”让缪娟惊讶的是法国人彼此很少往来,兄弟间也很淡漠。在法国,餐馆价格非常高,下馆子是大事,不像中国人请客时那么潇洒。但也没有传说中那么抠门,AA制的情况并不普遍。和中国人亲疏概念不同,法国人认为配偶第一,孩子第二,父母第三。上菜时,他们先给配偶夹菜,然后是父母。缪娟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婆婆来访,丈夫说:“您住旅馆吧,我付租金。”
懒人特别多的地方
法国人的懒,让缪娟大开眼界,包括她的先生下班后任何手机都不接,哪怕是老板打来的。法国法律规定老板不能开除员工,而给员工降薪,其法律程序也非常复杂,所以老板不敢轻易得罪员工。“一单活交给法国人,耽误一两个月太正常了。”做任何事都要预约,比如看牙医,5月份预约,8月份才能见到医生;冬天打疫苗也要提前3个月预约。企业如此,政府也如此。甚至到银行取钱也要提前3天预约。但法国人却觉得很正常,大家都效率低,所以也不好埋怨别人。他们喜欢罢工,一条路没修好,公交就罢工,因为工作难度增加了,罢工成了法国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劫富济贫的体制
法国税负世界第一,以缪娟家为例,她先生结婚前60%收入上税,婚后减为50%,但缪娟也工作,仍按60%交税。一算账,不工作反而更划算。在法国,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政府免费养两年,还提供就业培训,两年后如果有充足理由,政府还会继续养着;如果没理由也不要紧,政府提供税前1200欧元的失业补助,足够日常开销和旅行了。
绝大多数法国人税后收入在1500至2000欧元左右,但福利非常好,缪娟家在梅兰市,是个山区小镇,却有3架直升机供市民急诊等使用。巴黎的房子每平方米约3000欧元至5000欧元,大多数人都买不起,但法律规定:房客交不起租金,房东也不能赶他们出门。
法国税负很重,缪娟公公每年都把收入中的一部分给自己的三个孩子,以合理避税。但是法国物价不高,牛肉3欧元一公斤,但大白菜却要2.5欧元,他们很少吃带叶的蔬菜。此外,法国人非常关注养生,但不吃保健品。
“法国离我很遥远,但它又在我身边。”面对一杯茶,看上去,缪娟有点像三毛――上世纪曾风行一时的台湾女作家。那时,大多数中国人只能面对地图,想象着不同的天空的样子,于是,带两个馒头就敢出发的三毛,成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偶像。
“小猪,我们走吧。”每次,三毛都是这样上路,她管自己的旅行包,叫“小猪”。尘世间永远的奔波者,多年以来,三毛那道身影直投射在缪娟的生命中,甚至,缪娟的小说也喜欢用第一人称,故事中,每个“我”都带着读者,步入神话般的历程。不同的是,缪娟嫁给了法国人,她更喜欢阿尔卑斯山的宁静与简单。
住在大山的曲折中,缪娟每天都在写,累了时,便在欧洲旅行,于是有了新作《丹尼海格》,它是如此纯净,甚至看上去有点不真实,仿佛缪娟身边的法国:你无法把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但又不能抽身而去。
“所以,像陌生人那样,在不远不近的地方静静地看着它,是最好的选择。”缪娟说。
缪娟简介
原名纪媛媛,网名缪娟。代表作《翻译官》等。生于上世纪80年代,沈阳人,原为专业法文翻译,现在阿尔卑斯山谷小城生活,勤奋地书写青春。
很“害怕”中国人
新中国成立60年大阅兵,法国各电视台都转播了,而美国的国庆庆典,法国电视台根本不关注。在巴黎,很多8000欧元/平方米的高档社区被中国人买走,法国人认可中国人的勤劳,但又觉得有“侵略性”,怕中国人抢走就业机会。因此许多法国人对中国产生了恐惧心理。缪娟的嫂子就曾对她婆婆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见到缪娟,担心被“洗脑”。
法国人对国与国的差异不敏感,网上说卢浮宫中有“严禁随地吐痰”中文提示牌,其实提示牌上各种语言都有,但埃菲尔铁塔下的小贩会用中文说“有发票”却是事实。
日本比中国的影响大
中国人以古老文明而自豪,但绝大多数法国人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不知道武术、中医、针灸等,了解中国菜的也不多,倒是日本的合气道馆吸引了很多法国人,法国第一大民间运动是柔道,中国武馆非常少,且门庭冷落。“相比之下,日本在法国的影响力要大得多,法国人特别欣赏日本。”缪娟说。
法国没人看言情小说
作为言情作家,令缪娟沮丧的是,法国人不喜欢言情小说,他们更喜欢科幻等,以《目光之城》为例,对于看过琼瑶的中国读者来说,实在太小儿科,但这本书却轰动欧洲,并不是因为其中的爱情元素,相反是因为它描写了吸血鬼。
🤡 恩`京-の-书`房ww w ,E nJ iNg ,c o m
法国人喜欢阅读,但交流少,情感简单直接,无法欣赏缠绵悱恻的曲折。
在一般中国人的眼中,法国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家之一,但它其实是一个最不言情的国度。缪娟正精心地酿着她的名酒,在她法国的家里,虽然她依然是个过客。(陈辉/文 北京晨报)
我觉得程家明更可爱。
女主喜欢赵本山是否太俗气了?
小说比电视剧更体现现实社会。